大会将有300余位重磅嘉宾齐聚,近百场论坛覆盖技术创新、产业应用、法治伦理和生态建设四大领域30多个专业话题方向。
目前,已举办16场,70+大咖分享,2400+企业参与活动,700+企业在加速营活动产业生态链接。构建多元创新生态矩阵,赋能创新昌发展深耕医药健康产业,围绕生命健康产业链,打造了聚焦基因及细胞治疗等全球精准医疗创新技术的精准医学创新中心及精准医学加速中心。
一次性层析设备Dynachrom™可以从研发到生产一站式使用。本次报告,韦厚良博士基于悬浮和贴壁细胞培养两大工艺体系,详细介绍了和元生物自主、全面灵活的Oversatile工艺技术体系的特点,分享了该体系下可降解微载体、固定床、灌注培养等新工艺为AAV、慢病毒、溶瘤病毒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帮助。二是AAV下游纯化工艺,赛默飞提供POROS™CaptureSelect™AAVX、AAV8、AAV9三种亲和层析填料进行捕获AAV,HQ50精纯能够有效去除空壳病毒。贯通产业链核心供应商,快速响应物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高通量、自动化设备,加速工艺优化进程。
同时,眼部基因治疗研发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包括:以疾病为导向并采用多种方法,增加基因表达载体的效力和安全性,大靶基因基因治疗策略,突变非依赖性基因治疗策略,使用多种疾病模型验证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密切关注新技术和突破性技术及其在眼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等。嘉宾围绕基因治疗的工艺上下游工艺优化进行主题分享和交流图3 贝康医疗智能化冷冻存储系统(图源:贝康医疗官网)此次战略合作,双方将综合各自的产品、渠道等资源优势,从市场推广、技术支持、合作研发、注册报证等方向,共同构建辅助生殖领域低温保存解决方案,推动生育力保存相关应用场景的全面拓展。
海尔生物创始人刘占杰博士、海创千峰母基金总经理刘栋、贝康医疗创始人梁波博士等嘉宾共同出席了本次签约活动。海尔生物率先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发掌握超低温制冷核心技术,成为全球唯一覆盖-196℃至8℃全温域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服务商。以全新的资源共享模式赋能辅助生殖行业的发展,帮助好的产品和技术快速有效地进入临床应用,造福更多患者。7月13日,中国山东青岛,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康医疗)与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生物)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聚焦生育力保存,构建辅助生殖领域低温保存解决方案海尔生物是青岛市首家登录科创板的企业,始于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全面推进物联网技术与低温存储技术的融合创新,将基于网络通讯和射频识别技术的物联网软、硬件与自主研发的低温存储产品相结合,使传统存储设备升级为物联网场景方案,以满足临床用血、疫苗接种、生物样本库应用等用户迭代需求,构建物联网科技生态。双方将就辅助生殖低温冷冻领域开展合作研发,共同为辅助生殖行业提供低温保存解决方案,这也是继贝康医疗与海创母基金资本合作之后的又一次深度产业合作。
贝康医疗与海尔生物强强联合,构建辅助生殖低温保存解决方案 2022-07-14 10:30 · 生物探索 7月13日,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随着不孕不育和高龄产妇人数的增加,生育力保存的需求缺口还在不断扩大,市场潜力巨大。这意味着目前辅助生殖中心需要长期投入大量的、逐年递增的存储资源,包括存储容器、存储空间和管理、维护工作等。图2 海尔生物产品概览(图源:海尔生物官网)贝康医疗作为国内辅助生殖领域第一家IVD产业港交所上市公司,一直秉承做创新产品的理念,坚持走合规化研发、注册、报证的道路。
早在2015年,贝康医疗便启动了胚胎智能存储设备和管理系统的研发,其自主研发的国产化智能液氮罐(BCT38)和超低温存储仪(BSG800A),为生育力保存的安全性和实验管理的科学性提供保障,预计分别在2022年和2023年获得注册证,其中,BCT38将成为国内首个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智能液氮罐产品图2 嵌合自身抗体受体和嵌合抗原受体活性机制(图源:Biomedicines)已经有研究使用CARR-T细胞治疗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针对角质形成细胞粘附蛋白Dsg3的自身抗体引起。研究人员试图开发CAR-NK细胞以靶向具有CR3022 scFv结构域的SARS-CoV-2刺突蛋白,通过体外试验,他们发现CR3022 CAR-NK细胞能够消除SARS-CoV-2感染的细胞。此外,还有更多研究人员试图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其他病毒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
至今,艾滋病仍然是世界性医疗难题,一旦感染病毒无法治愈,只能通过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的发生及发展。AID中免疫自我耐受性丧失的潜在机制包括激活自身反应性B细胞,从而产生促进组织损伤的自身抗体,以及抑制细胞毒性或调节性T细胞。
对于很多HCV患者来说,治疗后再次感染的风险仍然很高,这意味着需要开发出有效的替代性疗法。题图来源:DONLIN LABORATORY,仅用于学术交流。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是对当前治疗无反应的终末期慢性感染患者进行肝移植的医学指征。既然CAR-T连医学难题肿瘤都可攻克,其治疗领域是否可以得到拓展?自2017年首款CAR-T细胞疗法上市以来,细胞治疗时代正式开启,在多种肿瘤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可用靶点数量也正迅速增加。其原理是采集患者自身的T细胞,在体外通过基因技术对其进行改造,装载上具有识别肿瘤抗原的受体和共刺激分子,同时将其进行体外扩增之后再次输回患者体内,使其能够有效识别并更加精准地杀伤肿瘤细胞。因此,这种细胞可直接消除表面免疫球蛋白记忆B细胞,间接消除产生致病性自身抗体的短暂浆细胞。此外,研究人员发现,接受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患者,其病毒反弹率较低,肠道HIV DNA显著减少,这表明CD4+ CAR-T细胞确实可以影响组织病毒库。表1 CAR-T细胞疗法在肿瘤学之外的临床试验列表表格来源:Biomedicines除此以外,CAR-T细胞疗法还被应用于研究血友病、1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全身性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视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
此外,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调节性T细胞(Tregs)在AID中通常受到抑制,研究人员通过将FOXP3转导到T细胞形成CAR-Tregs,以调节患者体内Tregs的功能和活力。图4 CAR-T细胞疗法在COVID-19治疗中的应用(图源:Biomedicines)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随着对各种病理学及其分子机制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发展,CAR-T细胞免疫疗法在医疗上的应用将远远超出肿瘤领域范畴。
嵌合自身抗体受体(Chimeric autoantibody receptor,CARR)T细胞靶向自身反应性B细胞表面的自身抗体蛋白,只针对携带特定自身抗体的免疫细胞有选择性细胞毒性,而不会导致免疫抑制。图1 研究成果(图源:Biomedicines)CAR-T细胞疗法全称Chimeric antigen receotor T cell 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比如,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以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此外,在很多情况下,人类免疫系统会因疾病的发生而出现部分功能障碍,CAR-T则可以作为人类免疫系统的强大替代品,对人体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设计了CD4+ CAR-T细胞,经过体外试验,研究人员发现,CD4+ CAR-T细胞能够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同时破坏了HIV病毒感染的T细胞。图3 CAR-T细胞疗法在艾滋病治疗中的应用(图源:Biomedicines)除了艾滋病,CAR-T细胞疗法也被应用于COVID-19的治疗中。抗HIV-1 CAR-T细胞的治疗靶点为HIV感染细胞表面表达的HIV包膜糖蛋白的gp120区域。CAR-T细胞疗法与传染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患者通常免疫力低下,长期发展下去很有可能会导致肝癌的发生。
CAR-T细胞疗法与其他难治性疾病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发病缓慢,潜伏期可长达15年,死亡率极高。表2 可以通过CAR-T细胞疗法治疗的疾病列表和相应的靶点图片表格来源:Biomedicines从肿瘤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再到各种传染性疾病,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展,相信随着疾病靶点的不断增加以及CAR-T细胞技术的不断升级,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难治性疾病可以通过CAR-T细胞疗法得以治疗,实现百病且可CAR-T。
除此之外,评估双特异性NKG2D-ACE2 CAR-NK细胞疗法的临床试验(图4)也正在进行中。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探索CAR-T细胞疗法在各种传染性疾病中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撰文|木子久排版|乔维钧参考资料:[1]Zmievskaya E, Valiullina A, Ganeeva I, et al. Application of CAR-T Cell Therapy beyond Oncology: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Viral Infections. Biomedicines. 2021 Jan 9;9(1):59. doi: 10.3390/biomedicines9010059. PMID: 33435454; PMCID: PMC7827151.。CAR-T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的成功,助长了科学和临床对使用CAR-T作为其他类型疾病治疗方法的兴趣,他们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CAR-T细胞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CAR-T细胞疗法,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能特异性识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的CAR-T细胞,在体外评估了其识别HBV+细胞和HBsAg颗粒的能力,在人肝嵌合小鼠模型中检测其对HBV感染的肝细胞的功效。尽管病因不同,但部分疾病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肿瘤存在相似之处,这些共性可能使它们能够通过CAR-T疗法获得治疗。结果表明,抗HBsAg-CAR T细胞在体外可识别HBsAg颗粒和HBV+细胞,并且在小鼠体内可有效降低HBV-DNA和HBsAg水平。CAR-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s)的发病机制仍尚未得到确定,但可以确定的是,T细胞耐受失败在这类疾病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肿瘤克星CAR-T疗法再升级。研究人员利用CARR-T细胞的原理设计出Dsg3-CARRT细胞,将其输入PV小鼠模型中,观察到该细胞疗法在PV小鼠模型体内显示出抗Dsg3 B细胞的特异性消除,同时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近日,Biomedicines发表了一项题为Application of CAR-T Cell Therapy beyond Oncology: Autoimmune Diseases and Viral Infections的综述,在这篇综述中,研究人员通过关注CAR-T在肿瘤治疗领域之外的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病毒感染,包括SARS-CoV-2,从全新的角度概述了CAR-T细胞疗法的现代趋势和最新发展[1]。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可识别HCV E2糖蛋白(宿主免疫反应的主要靶标)的CAR-T细胞,结果表明抗HCV/E2 CAR-T细胞对HCV感染的细胞表现出显著的细胞毒性。
由于CD8+ T细胞对HIV-1的细胞毒性在控制HIV-1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也因此为将CAR-T细胞疗法用于HIV-1的治疗提供了有效途径。越来越多的分子被证实为多种疾病的治疗靶点,这使得CAR-T细胞疗法将成为一种有吸引力且极具前景的治疗选择。